网上有关“新规范的钢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多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规范的钢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多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屈服强度为235MPa,抗拉强度标准值不小于95%保证率。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大于屈服强度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ReL表示。应力超过R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 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屈服强度
什么是屈强比?说明钢材屈强比意义?
1、定义
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符号为Rm(GB/T 228-1987旧国标规定抗拉强度符号为σb),单位为MPa。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2、意义
抗拉强度: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3、类型
抗拉强度包括:张拉膜抗拉强度;混凝土抗拉强度;岩石的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包括:银文屈服:银纹现象与应力发白;剪切屈服。
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百度百科-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区别在哪?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
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大,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机器零件的屈强比高,节约材料,减轻重量。
屈强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较好;屈强比高表示材料的抗变形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塑性变形。
扩展资料:
按塑性设计时,钢材的力学性能应满足强屈比fu/fy≥1.25。对于有延性要求的结构构件,钢筋强屈比也不应过大,否则会造成预期屈服构件出现承载力超强而不能实现预期的延性屈服机制。
主要是为了保证纵向钢筋具有一定的延性,当构件某个部位出现塑性铰后,塑性铰处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和耗能能力。一般用来检测螺纹钢筋,一般圆钢不需要检验强屈比。
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目前普遍应用的非预应力钢筋强度为300~400MPa,比发达国家低1~2个等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在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采用的钢筋强度分别为fyk=235MPa(HRB235)、fyk=335MPa(HRB335 级)和fyk=400MPa(HRB400 级或RRB400 级)。
而其中400MPa 级的钢筋用量仅占钢筋总用量的10%左右。对于更高强度的fyk=500MPa(HRB500 级或超细晶粒500级)的钢筋尚未列入规范。为节约资源,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尽快使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实现与国际接轨,在我国工程界中急需推广和应用更高强度的钢筋。
参考资料: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两个与材料力学性质相关的术语,屈服强度表示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点,而抗拉强度表示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屈服强度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可塑性和抗变形能力;而抗拉强度则更多地涉及材料的强度和抗断裂能力。
先看看我给大家整理的表格,方便大家对比区分。
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这两个参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开始的临界点。当外力施加到材料上超过一定程度时,材料开始发生可见的持久性变形而不会恢复到原始状态。屈服强度通常以拉伸试验中的0.2%偏移值来表示。
1.优点:
反映材料的塑性变形起点:屈服强度标志着材料从弹性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能够指示材料开始发生可见持久性变形的临界点。
与可塑性相关:屈服强度可以反映材料的可塑性和抗变形能力。较高的屈服强度意味着材料具有更好的抗塑性变形特性。
2.缺点:
无法直接预测材料的断裂点:屈服强度并不能提供关于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最终破坏点的信息,它只是表示材料开始产生可见塑性变形的位置。
指标存在一定主观性:屈服强度通常以拉伸试验中的0.2%或0.5%偏移值来表示,而这个偏移值的选择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最大应力的能力。在材料受到拉伸应力时,它会逐渐发展到达最大值,然后开始出现颈缩现象,并最终断裂。抗拉强度是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1.优点:
表征材料的强度:抗拉强度代表了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是衡量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的指标。
直接预测材料的断裂点:抗拉强度可以提供关于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破坏点的信息,有助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
2.缺点:
忽略塑性变形能力:抗拉强度并不直接反映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而仅仅表示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不考虑材料的各向同性:抗拉强度通常在单轴拉伸条件下测试得到,无法全面考虑材料的各向同性。
屈服强度标志着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点,而抗拉强度则表示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要区分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定义和物理含义: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点,即材料在受力过程中首次出现可见、持久性变形的临界点;而抗拉强度则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表示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屈服强度标志着材料从弹性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而抗拉强度则反映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测试方法:屈服强度通常通过拉伸试验来确定,在拉伸试验中会记录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曲线,屈服强度是在曲线上的一个点,表示材料开始偏离线性弹性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的点;而抗拉强度也是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的,它是在材料断裂之前的最大加载值。
数值关系:通常情况下,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屈服强度,因为抗拉强度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在材料的力学性能曲线上,屈服强度一般小于抗拉强度,因为屈服点发生在抗拉强度之前。
关于“新规范的钢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多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陶白凡]投稿,不代表半刻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bankexs.com/bk/183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半刻号的签约作者“陶白凡”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新规范的钢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多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规范的钢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多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文章不错《新规范的钢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多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