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读书笔记(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读书笔记(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麦肯锡咨询公司,大名鼎鼎,成立于1926年。近10多年,在中国完成几百个项目。
这本《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家公司用了什么高招,可以让别人用重金聘用去帮着:解决问题!
《第二章》中有几个关键词需要了解:
01 专业思维
专业思维,是人们熟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维方法,它在主流教育体系中随处可见。
主流教育是线性学习过程,把所有“下”的细节知识点都掌握了,再提炼对整体“上”的理解,全面掌握后,再做出判断,属厚积薄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在不懂的专业知识面前,最好噤声,否则会被别人说你在“忽悠”,不认可你的判断。
专业思维的优势:当面对重复发生的、有关具体技术或技巧类问题时,有良好知识和经验积累的熟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不二人选。比如病人做手术,都会找有经验的医生,而不会找实习生。
传统的思维模式有它的局限性:
1、线性学习的周期长,随着学科细分和知识积累的指数倍增加,单个个体已经很难成为多领域的专家。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高速、易变、模糊且不确定的VUCA的后微信时代。掌握一门技能或一门学科对个人而言,已经不是过去“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了。
2、如果专业和经验运用不当,会严重限制创新。
02 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和专业思维正相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方法,从认知方向、顺序上颠覆了厚积薄发的传统专业思维。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教授在《思考,快与慢》[11]中指出大脑有两种不同的思考系统:以直觉和感性为基础的系统(快速思考)和理性的系统(慢速思考)。
面对出现的问题,大脑本能的先启动“快速思考”搜索大脑里既往的经验或知识。只有当大脑没有办法时,才会启动理性的思考,也就是“慢性思考”。
而理性思考是被动的,是需要被训练的。理性思考面对问题,会用更理性的逻辑来处理问题,更靠谱。麦肯锡的思维方式就是理性思考。
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一种: 学习如何学习的认知方法,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存在形态,也是一套以数字和逻辑为基础的理性科学方法论和实用技巧。
结构化:是方式和手段。
战略思维:是问题属性和高度。
那么什么才是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呢?举例:某企业转型问题
问:一家企业如何转型?
答:从3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人、系统和流程,在根据三块细分。
人:招聘、培训、成长、激励。
系统:客户、项目、财务、其它。
流程: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
按照每一个细节切分到无法切分为止。
03 切是战略思维的起点
MECE原则是它的核心(MECE是英文“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简写。)即:相互排斥的集体穷尽。
2个原则:
(1)子分类相互独立无重叠;
(2)子分类加起来穷尽全部可能。
小结:专业思维是传统思维,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思维,由“散点”而总结出的办法;战略思维是一种由“自上而下”的思维,由总结到“散点”的解决方案。战略思维的起点是“切分”名词,有2个原则,切分到“相互排斥的集体穷尽。”
2020-12-12 周六
一、首先,定义核心问题。
定义核心问题是为了更专注的开展下一步工作。那什么是定义问题呢?举个例子,病人去看病,病人只知道自己大概得了什么病,医生不能听病人说是什么病就开什么药,因为病人的认知可能是错的,医生需要通过询问、检查,找出病因。这个确定病人得了什么病的过程就是定义问题。
解决问题之前,先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些时候,表面的问题是X,但真正的问题可能是Y。想要精准的定义问题,需要以事实为由,通过大量的事实研究,分析影响该问题的核心要素。假如你作为一个顾问要去面对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者,想要让他第一次见面就相信你比他更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数据说话。只有当你说出了别人不了解的东西,别人才愿意相信你比他们更懂行、更专业。就像在谈论美食的时候,你不能只是评价色香味,还得说出食材、产地、饮食文化等知识
二、定义好问题之后,就是拆解问题了。
拆解问题需要运用一些工具,这样会更有效率,比如MECE法则。它可以让我们更高效、更全面地去思考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MECE说的是4个单词(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ly、Exhaustive)的首字母,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相互独立说的是拆分的子问题要没有交叉,完全穷尽说的是拆分的子问题要尽可能周密和面面俱到。简单来讲,就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成了若干个分支问题。一般一个复杂问题可以分解为3-5个分支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一直拆分下去),经过这个过程,我们最后会形成一个树状逻辑图,得到一个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
举个例子,假如你想要提高阅读能力,你可以把提高阅读能力拆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提高阅读记忆”等,然后再拆分,比如把提高阅读速度拆分成“训练打开视幅、训练感知能力、减少回视、克服默读”等等。以此类推,在不断拆分的分支下面,问题会越来越聚焦,从一个大而难的问题变成了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慢慢的你会发现“提高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可能变成用“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来训练,以及用“提问阅读法、便签读书法、九宫格笔记法”来读书等具体实际的问题上。
三、拆解完问题,有了具体的问题清单之后,就可以建立初始假设确定解决方案。
建立假设是一种用结果去指引过程的方法(以终为始),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进行评估和预测,找到问题或不足之处,以便达到预期效果。建立初始假设的时候,可以根据经验建立假设,也可以以事实作为依据建立假设。
在建立初始假设的时候、以及对假设进行分析的时候,不必针对所有的信息,只要专注那些与“关键驱动因素”相关的信息就可以了。所谓关键驱动因素,用二八法则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在一个问题中有20%的因素会对结果产生80%的影响,这20%的因素就是关键驱动因素。
找到关键驱动因素的目的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事半功倍的去做事情。通过关键驱动因素建立初始假设之后、以及分析之后,要检查提出的初始假设或分析,是否给出了最好的方案,是不是所有的关键驱动因素都考虑到了等等。
简单小结一下:
麦肯锡思考问题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是面对问题收集相关的事实,从中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是利用MECE等法则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拆分,逐步将复杂的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容易解决的小问题;第三是建立一个个的假设,不断的找事实去验证,修正设想,最终解决问题。
关于“《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读书笔记(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听荷]投稿,不代表半刻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bankexs.com/bk/172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半刻号的签约作者“听荷”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读书笔记(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读书笔记(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读书笔记(一)》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