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冬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华为的冬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华为在近年来虽然面临了美国“断供”的巨大压力,但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然而,从2019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华为的利润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这预示着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华为的冬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华为的傲慢并非其冬天的根本原因,但确实值得警惕 华为的冬天,并非单纯由傲慢所导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傲慢作为一种企业态度,确实可能对华为的长远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值得深入分析和警惕。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 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
从行业状况来看,华为因被打压而释放的市场份额正在被三星、小米等厂商蚕食;从自身状况来看,华为“缺芯”问题依然严峻;从市场状况来看,5G手机的优势尚未完全显现。 但即使如此,华为的冬天也不会漫无边际。
但就如任总开头的一句话: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的好。从这两年华为的境遇看,这句话确实也应验了。很遗憾我是在已经进入到冬季的时候才看到这本书,别人可能读后感觉要居安思危,可现在的我我却不得不居危思危。 生存的唯一理由 生存的唯一理由开篇点出客户比天大,的确如此。
2020年,华为手机大溃败
毫不夸张地说,华为是2020年下跌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手机厂商,没有之一,在下半年的跳崖式暴跌和上半年的逆势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撑过了最难熬的疫情,在其他厂商纷纷逐渐回暖的下半年,一向强势领先的华为却沦为最大输家。
其实表面上看联想手机败给华为,电脑出货量输给了惠普,但这些都是表象,实质的问题在于联想缺乏核心技术,经营模式存在严重问题,才才导致了联想在手机、电脑等多个产品线的溃败,经营陷入困境。而杨元庆表示: AI是未来, 联想已赌上身家性命,进入这一领域。
从时间节点看,华为运回最后一批麒麟芯片的时间,至今已经过去将近10个月。但是在这10个月当中,华为方面因为禁令的干扰,不仅芯片用一片少一片,而且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手机业务均遭受了巨大的溃败。更要命的是,华为的新机型无法量产,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
情况似乎并不算太糟,但在这背后却是疫情远未受控,因此,疫情对手机行业销量的营销的影响,将不止这Q1,Q2,未来,或有更大的影响也未可知,原本以为疫情影响只是Q1中国,Q2世界的上下集,却因为各国抗疫不利被拍成了连续剧。
金立手机倒闭的核心原因是资金链断裂叠加管理层失误,导致竞争力全面溃败。 资金链崩盘 金立被曝光2018年负债超200亿,直接导火索是创始人赌博传闻及巨额营销投入。当时手机行业正处于4G转5G的关键期,研发投入断档后,新品直接失去市场竞争力。
任正非讲话刷屏背后,华为历史上遭遇的四个冬天
任正非的讲话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不仅因为其作为华为创始人的身份地位,更在于他深刻揭示了华为在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严峻挑战与困境。这些挑战,被形象地比喻为华为历史上的“四个冬天”。
华为遭遇美国极限施压之际,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刷屏。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家的自信、大气与从容,呈现于谈笑风生之间。
任正非在短短时间内把华为带成一个让世界害怕的公司,你看看,美国都开始惧怕华为了,在各个方面卡华为,不让华为发展,就凭这一点,就知道任正非的厉害了。其次,任正非的狼性文化也是带华为到巅峰的重要手段。
华为回应251事件:支持被拘251天前员工“去告我”近日,华为前员工李洪元因离职赔偿金问题遭遇251天拘留一事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针对此事,华为于12月2日正式做出回应,表示尊重司法机关的决定,并支持李洪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到: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工作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财富,“懂得给钱”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华为的薪酬主要分四块:工资+奖金+TUP分配+虚拟股分红。
加入时间:稚晖君于2020年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成为华为的一名员工。工作方向:在华为,他主要从事AI边缘异构计算领域的工作,是计算产品线升腾部门的一员。个人成就:稚晖君在B站上发布过多项自制硬件作品,如自动驾驶自行车等,受到了广泛关注。他的自动驾驶自行车甚至被任正非在演讲中提及。
受美国制裁牵连:高通中国出货量大幅削减
1、受美国制裁牵连,高通中国出货量大幅削减。一份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高通在中国的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同比下降了48%,这一显著下降部分归因于美国对华为的限制。由于这些制裁措施,华为及其子公司海思科技(HiSilicon)在获取关键组件方面面临困难,这也间接影响了其他芯片供应商的市场表现,尤其是高通。
2、OPPO和华为作为中国两大头部手机厂商,近年来的销量对比呈现以下特点: 全球市场表现(2020-2023年)华为:受美国制裁影响,2020年后海外市场大幅萎缩。2020年全球出货量89亿台(IDC数据),2023年降至约3500万台,主要依赖中国本土市场。
3、华为虽然受美国的禁令影响严重,但是在中国和其他地区,也是很受欢迎的。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他,然后强行的去转战其他领域。但是现在华为也有意向其他领域扩展。会的,是因为这个品牌的质量和性价比都比较高,所以喜欢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会转战其他领域的,因为现在华为也开始造车了,而且在国内非常受欢迎。
华为真正的苦日子,来了
华为真正的苦日子,确实可能已经到来 华为内部论坛上线的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明确指出了华为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应对策略。任正非在文中提到,面对全球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以确保能够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去年年底,华为任正非接受央视采访,就“时下的华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而后与人力资源部的沟通讲话1W字文稿公布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这10000字的邮件稿中,无一不透露着一个信息: 我们的苦日子来了,放弃平庸员工。
即便是今年,端到端、大模型为智驾公司重新找回了存在感,但也重新洗了一波“人才牌”、“生态牌”,诸如AI大模型赛道、具身智能赛道,也分流了智驾的关注度。就像元戎启行也曾有过“没钱发工资”的苦日子。但市场不会亏待奉行“技术为王”的人,只要技术过硬,即使寒冬,也不再寒冷。
首先还是要恭喜你,西安交大是一个不错的高校,华为也是一个不错的企业。
内循环的经济模式仍然需要时间去发展和摸索,“苦日子”里汽车消费将大概率地成为消费者的弃选项。 第三,从华为事件可以看到,核心技术被“扼住喉咙”的杀伤力何其巨大。在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日趋成为主流的汽车产业,芯片研发和制造重度依赖国外供给的自主品牌,随时都有可能重蹈华为的覆辙。
一些领导为何喜欢折腾人,因为他就是被折腾成长起来的 。好的领导、老板都喜欢去折腾员工,去洗盘员工,你不洗盘员工,你就会留下不适合的员工。比如说就是一个硬骨头员工,你怎么样把它变成公司的骨干呢?这就需要各种手法去折腾他,给他定各种规章制度、压担子,苦日子、拆跟头。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疫情之下,美国的屠刀又挥向华为了
1、疫情之下,美国确实再次对华为采取了多项限制措施。首先,美国法院于2月18日判决国会有权禁止联邦机构从华为购买产品。这一判决是基于美国地方法院之前的判决,并且华为提起的违宪审查也被驳回。这意味着,从今以后,美国各个法院在类似情况下都可能作出类似的判决,进一步限制了华为在美国市场的拓展。
2、自从华为在5G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后,美国就不断动用各种手段来打压华为的发展,甚至动员其盟友国家中断与华为的合作。然而,在这种压力下,法国却展现出了独立的立场,直接无视美国的禁令,与华为签下了价值2340亿的大单,合作建设一条海底光缆。
3、年特朗普对华为进行了全方面的打压.。因为距离11月份美国总统大选的日子就快到了,特朗普为了获得美国反华势力的支持,争取连任美国总统,所以对华为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全面围堵。美国不仅试图切断华为自主研发芯片的全球供应链,同时还将国内多个与华为有关企业列入美国的实体清单。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半刻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bankexs.com/bk/464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半刻号的签约作者“admin”
本文概览:华为的冬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华为的冬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华为在近年来虽然面临了美国“断供”的巨大压力,但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然而,从2019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华为的利润增速已经出...
文章不错《【华为美国疫情,美国 华为 进一步】》内容很有帮助